儒道释合流的前夜:从《世说新语》看东晋清谈与佛学的关系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范子烨[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  处:《学术交流》2015年第7期188-192,共5页Academic Exchange

基  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学术创新项目"中国文学:经典建构与多元进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陶渊明文献精粹汇刊与研究"(12JJD75000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陶渊明作品互文性研究"(14BZW176)

摘  要:《世说新语》这部"清谈全集"中的四个典型案例揭示了庾亮、殷浩等名士以及支遁、慧远等名僧在清谈玄学与佛学逐渐调和、互融互渗的历程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如庾亮对佛陀的人学解读,殷浩对玄、佛之理可以相通的学术发现,取义佛典的香木之喻的真实寓意和慧远"以感为体"的《易》学观及其文化意义。庾亮对佛陀的人学解读,不仅奠定了玄学与佛学交融的人学基础,而且开了后代世俗佛教的先声;清谈大师殷浩"理亦应阿堵上"的表述,实际上是玄学与佛学互融互通的理论宣言,他对色空观念的张扬,表现了他对人生真理的深刻思考;名僧与名士的密切交往与交流,为玄、佛的深入交融提供了最为切实的文化契机,以香木喻人,在《世说新语》的《赏誉》和《品藻》两门中尚无其例,这确实是清谈名僧的独创,其表层或深隐的寓意皆来自佛典;一代佛学大师慧远以佛家感应之说解说《周易》的妙理,为清谈玄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维,是对"理亦应阿堵上"的玄、佛互通理论的具体实践。

关 键 词:《世说新语》 魏晋清谈 玄学 佛学 名僧 名士 

分 类 号:I206.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