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清谈

作品数:95被引量:5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滕福海毛三红张海明刘小兵唐爱明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广西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塵尾”不是拂尘
《文史博览》2024年第8期40-41,共2页张志达 
究竟什么是“塵(zhǔ)尾”呢?《汉语大词典》的解释是:“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塵迁徙时,以前塵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塵...
关键词:古代传说 魏晋清谈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士大夫 《辞源》 《辞海》 
《世说新语》与魏晋清谈
《中国故事(传统)》2023年第3期15-19,共5页葛启成 
清谈是魏晋士人以探讨玄理为主要内容、以谈说辩论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一种学术与社交活动。南朝宋刘义庆所撰《世说新语》是中国志人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对魏晋清谈之风多有提及。鲁迅先生指出:“东晋以后,不做文章而流为清谈,由《世说新...
关键词:《世说新语》 魏晋清谈 魏晋士人 南朝宋 社交活动 志人小说 刘义庆 陈寅恪先生 
《世说新语》与魏晋清谈
《中国故事》2023年第3期15-19,共5页葛启成 
魏晋之间,清谈逐渐融入士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社交方式。其中,玄论派是清谈的主流,而名理派亦存在一定影响,至东晋时期,呈现出玄佛合流的局面。从《世说新语》来看,清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以说理为要务,并讲究修辞与技巧,重视机智与敏...
逻辑,良知,思考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2年第28期1-1,共1页吴正兵 
偶读宗白华先生的《清谈与析理》,且不谈魏晋清谈的争议性,宗白华在文中说:“‘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的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这三点正是我在写作和教学中一直追求、倡导的。我们写议论文,时刻要知道自己在写什么,将写什么。在...
关键词:素材库 析理 魏晋清谈 分寸感 议论文 宗白华先生 争议性 逻辑 
孝悌观念的嬗变与魏晋清谈的兴起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年第3期393-409,共17页汪鹏 
魏晋清谈兴起的缘由可溯源到汉末孝德观念的新义上:先秦诸子尤其孔门论孝主“无违”,汉末士人则主“父志可违”,表征自我的“志”得以独立,当人之志意贯透于容态时,人伦鉴识便具备了条件,“畅彼我之怀”的谈论可看作志意外显的一维。先...
关键词:孝德 清谈 父志 才智 浮游 
从叙事文学角度探寻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2021年第3期139-139,共1页娄红岩 
文学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艺术体现,蕴含着解读民族文化的奥秘。要读懂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成就颇高,先秦散文、秦汉歌赋、魏晋清谈、唐诗宋词、元代戏曲、明清小说等,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 叙事文学 明清小说 先秦散文 魏晋清谈 中国文学史 元代戏曲 唐诗宋词 
魏晋清谈艺术论
《艺术评论》2021年第2期145-160,共16页朱海坤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歌的语言艺术原理及其历史生成规律”(项目批准号:18ZDA279)阶段性成果。
清谈作为魏晋时期士族群体的重要文化活动,具有多重属性和研究路向:一是政治属性,着重探讨清谈与魏晋政治的关系问题;二是哲学属性,即把清谈作为魏晋玄学的生发途径;三是审美属性,主要关注清谈的审美特征和艺术精神,这是目前魏晋清谈研...
关键词:魏晋清谈 艺术精神 理趣 创造 表演 审美公共性 
魏晋清谈探析
《河北画报》2020年第10期86-87,共2页王执奂 
汉末至魏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鲜的文化现象,此现象具有一种超脱的玄学风气,并逐渐发展为辨名析理的清谈活动。魏晋玄学是清谈的理论形式,因此清谈的发展为玄学也注入了生机。由此可知其重要性。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
关键词:清谈与清议 魏晋玄学 “三玄”易老庄 清谈方式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清谈——以“竹林七贤”为例被引量:1
《爱尚美术》2020年第1期66-71,共6页周鑫 
"清谈"一词是笔者想要写此篇最初的契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思想、文学、艺术的学者多避不开魏晋清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第三篇《清谈误国(附"格义")》^(1),不仅从政治、历史角度讲清谈,也含有美学、文学的内容。
关键词:《世说新语》 魏晋清谈 竹林七贤 魏晋南北朝史 中国古代政治 陈寅恪 讲演录 
论魏晋清谈对《文心雕龙》话语方式的影响——以《体性》《才略》为例
《长安学刊》2019年第2期148-149,135,共3页胡辉 
国家社科基金“《文心雕龙》‘依经立义’研究”(项目批号16xzw007)阶段性成果。
魏晋南北朝时盛行的清谈对《文心雕龙》的话语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体性》、《才略》二篇对历代作家评论为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阐述问题与评论作家时,汲取了清谈当中品评人物的一些方法,如直接评论、间接比较、大量使用喻...
关键词:清谈 文心雕龙 话语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