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俊蕙[1]
出 处:《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43-44,共2页Journal of Heilongjia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gineering
摘 要:被迫行为在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作为一种抽象的理论而存在;大陆法系将其作为一种责任的阻却事由;英美法系将其作为独立辩护的一种理由。在我国刑法理论体系之中与被迫行为最为相近则是胁从犯理论,虽然二者并不相同,但胁从犯理论的本质在于受到胁迫而作出的被迫行为,也是我国研究被迫行为的主体之所在。对被迫行为的概念进行界定,剖析紧急避险理论之中不得已行为的内涵及其认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被迫行为与紧急避险行为的主要异同,在准确区分个中含义的基础之上试图为我国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