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腔、调与南北曲之关系  被引量: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楠 

机构地区:[1]北京市丰台第五小学万柳分校

出  处:《中国音乐学》2015年第3期19-30,共12页Musicology in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乐籍制度与传统音乐文化"(编号12BD034)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因政治中心迁移而产生的南北曲两大曲牌演唱体系,通过乐籍体系下专业乐人的承载,在"北中有南"、"南中有北"的互融、互动中发展。在明代南曲诸腔兴盛的同时,由于历史上政治中心长期在北方,国家礼制仪式只用北曲,北曲具正统性象征,"以北为尚"的观念深厚,在南都教坊与京师教坊相呼应下,依旧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本文从历时角度把握乐籍体系承载下曲、腔、调的演进,关注不同阶段腔的不同内涵;南曲之腔、北曲之派体现曲牌演唱的区域风格,而弦索官腔作为官腔特殊类型,则体现出乐籍制度下音声技艺的一致性,弦索官腔的普适性存在,亦对昆腔与弦索调的演化产生影响;在地方官属乐人的创承中,弦索调是弦索北曲区域化发展的结果,其曲牌体制仍积淀于当下弦索腔系统地方剧种中,亦对多类器乐曲形态具有实质性影响。

关 键 词:南北曲 乐籍制度 以北为尚 南曲声腔 北曲流派 弦索官腔 弦索调 区域风格 

分 类 号:J809.2[艺术—戏剧戏曲] J61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