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微传播人格化语态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吕升高[1] 

机构地区:[1]黄河科技学院

出  处:《青年记者》2015年第17期56-57,共2页Youth Journalist

基  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CXW006

摘  要:2003年,孙玉胜的《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出版,"语态"一词跳出原来的语法范畴,成为"说话方式,表达方式"的新指称。有研究认为:电视语态的变迁经历了新华语态、平民语态、悬疑语态、叫卖语态等四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这四个阶段的变化正反映了媒体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关系变化。2014年6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4)》。

关 键 词:新闻与传播研究 语法范畴 传播对象 新媒体发展 传播关系 故事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传播影响力 传播主体 新媒体环境 

分 类 号:G210.7[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