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性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包豪斯教育理念的再启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军[1] 徐珍珍[2]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 [2]中国矿业大学

出  处:《美术观察》2015年第7期127-128,共2页Art Observation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WX02

摘  要:一、包豪斯的发展与影响 包豪斯学院于1919年由建筑设计家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创立。1925年,由于支持包豪斯学院发展的社会民主党在选举中失利,学院经费紧张,被迫迁至德绍。1932年,学院又迁址到柏林。最后,包豪斯学院依然没能躲过磨难,于1933年被纳粹德国政府勒令关闭。然而,这个仅存14年零3个月,且规模较小的设计学院却对后世的艺术设计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以其一系列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奠定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包豪斯的教育主张在魏玛、德绍与柏林时期有所不同,这在他们的课程设置上可以窥见一斑,但其总的教育理念一脉相承。

关 键 词:包豪斯 设计教育模式 艺术设计教育 格罗皮乌斯 现代艺术设计 教育理念 德绍 艺术设计院校 德国魏玛 瓦尔特 

分 类 号:J50-4[艺术—艺术设计] G642[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