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祥海[1]
机构地区:[1]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出 处:《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136-140,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6批面上资助项目(2014M562501XB);重庆市2014年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Xm2014018)
摘 要:"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政治哲学,被视为消极遁世主义的思想、愚民之策与权谋之术而备受批判。"无为而治"源于"有为"政治无法避免的两类难题:理论上的智慧、信息与知识之难,实践上的价值取向、策略选择之难。"无为而治"绝非消极避世的不作为,而是在懂得政治之边界与限度前提下的"有为",包含着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生存智慧,意在对政治精英提出劝诫。实现善治需因循从"有无为"、"为无为"到"无不为"理论逻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