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郁欣[1]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现代哲学》2015年第4期30-36,共7页Modern Philosophy
基 金:2013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3YZX01);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X047);"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0911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现象学以探究意识本质为特征,马克思主义则以社会历史批判为己任;一方以先验唯心主义为哲学旨归,另一方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因此,情况似乎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对立。然而,问题的另一面却表明,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上,试图在二者之间进行综合的努力,既存在于马克思那里,也存在于胡塞尔的现象学中,而且为一种富有成效的对话提供了可能。
分 类 号:B17[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