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省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敛散性及其解释:1978-2012年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帆[1] 

机构地区:[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15年第8期32-40,共9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城乡要素交换关系完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12CJL039);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政治经济学"(NCET-11-010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转型发展背景下上海化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研究"(2012FJL001)

摘  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对我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基于DEA-Malmquist方法探究了1978-2012年我国省区TFP的敛散性及其形成机制。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引致我国整体以及各省区TFP变动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TFP年均增长率为2.2%,TFP累积增长率为111.7%。TFP增长率及其对增长的贡献度在东部、西部和中部依次降低,东西中部的TFP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1%、2.3%和0.9%。同时,研究发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TFP增长率呈现出发散趋势,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开放程度对TFP增长具有积极作用,而财政支出水平则对TFP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据此可以对我国统筹地区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全要素生产率 敛散性 市场化程度 财政支出水平 

分 类 号:F120.2[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