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于明诠
出 处:《中国美术》2015年第3期64-67,共4页Art in China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在发展过程中历经诸多政治文化的洗礼与改造,终于成就为当下的状态。这种状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题材的变幻--人物画所占比重日益突出,而山水花鸟则呈现出明显的边缘化倾向。在历届重量级别的展览中,这种倾向显而易见。若分析其中的原因,若表现当代生活主题人物画固然有其特殊的优势,比如抗震救灾、战胜非典以及各种历史场景等等,但山水花鸟随着当代人文精神的沦丧,作者仅仅凭借绘画技法和绘画热情挥写不止,导致这两种最具文人情味的题材日渐堕落为徒具皮相的空壳,已是预料之中。因此,我们看到许多论及中国画在当代的成就,每每集中在人物画这个画种上。其实在我看来,中国画之于当下,成在人物画败也在人物画。说“成”,一是说它的繁荣,不仅在各类展览中所占比重最大,所谓重大题材创作甚至是“人物”的一枝独秀,二是早已放弃毛笔实用书写习惯的各类专业画家在长期专业的素描速写西式教育训练中积累形成了非常过硬的人物绘画功夫,保证了人物画不同于过去旧面貌的新画风的“成功”率。但是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像油画一样,“画照片”或“速写素描毛笔化”成了今天中国画人物画的基本模式,无论工笔写意基本上都是如法炮制,造型,比例,构图,光影等等,都是陈老莲黄瘿瓢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手段,面貌新是新了,但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人文情怀笔墨韵味也堂而皇之地被一丝一丝抽空了。看看充斥各类展厅的西式方法东方纸笔勾线着墨填色的所谓“重大题材”作品,恐怕当年郎世宁看了也会自愧不如的。此亦所谓当下中国画之“败”。当然,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中国绘画之“写画”改成“美术”之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