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构共同体中两种协作脚本的组间交互差异研究  被引量:8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义兵[1] 满其峰[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出  处:《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8期5-10,17,共7页E-education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运用知识建构理论解决学生‘减负’问题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BCA110021)

摘  要:作为一种生成性学习的知识建构(KB)过程,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在不同的共同体中会形成不同的协作脚本;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不同的脚本是否会对共同体的组间交互效果有不同的影响?若是效果不同的话,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是否可以"有意向"地导向更有效率的知识建构脚本?本研究关注某小学四年级的两个平行班级在同一课题("天气")研究中所生成的两种协作脚本:一种是围绕单个问题(Big Idea)协作解决问题(C1),另一种是围绕多个问题协作完善主题(C2)。研究过程是对两个实验班(C1,C2)为期一个学期的"科学—技术—社会"("STS")课程进行跟踪,原始数据的收集是选择知识论坛(KF)里两种脚本中符合组间交互的文本151篇,然后邀请两位研究生运用Newman的交互评价量表及其分析方法对这些短文进行编码,进而运用这些数据在宏观与微观、纵向与横向层面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协作脚本下的组间交互存在显著差异;尽管采用协作完善主题的班级(C2)在子课题的发散度上更有广度,但是横向类目与纵向深度的分析都表明,采用协作解决问题脚本的班级(C1)其组间交互水平更高、组间的联系更紧密,在问题探究阶段的组间交互深度也更高。因此,在知识建构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意向地更多引发与促进围绕单个问题的协作脚本的发展,以取得较好的组间交互学习的效果。

关 键 词:组间交互 协作脚本 知识建构社区 

分 类 号:G434[文化科学—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