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慧霞[1]
机构地区:[1]西藏民族大学
出 处:《商》2015年第23期133-133,共1页Business
摘 要:宋元明清时期的知行问题成为哲学学派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成熟形态的各派学说与错综纷杂的社会现实交织在一起,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知行问题愈发演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宋明理学家认为只有对封建道德原则的"知"有了精准完备的认识,破除心中"贼",再落实到具体的"行"之上,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直至明末清初,王夫之对中国古代知行观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清算,对于知行的先后顺序,难易问题,分合问题以及轻重问题进行厘清,将知行关系学说推向了更加成熟的状态。王夫之知行观的进步意义在于,他强调了心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则的把握能力,人所具有的主观认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能够对客观世界进行把握。王夫之通过对程朱、陆王、佛老思想的去粗取精,提出了他的"行可兼知"的知行观,这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了里程碑的意义,开辟了重视人类社会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的先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