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225600 [2]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出 处:《学术交流》2015年第8期103-107,共5页Academic Exchange
摘 要: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初步讨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它包含着的两大话题——"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形成出异化劳动产生私有财产关系的结论,这是通过哲学研究呈现出社会有机体中的私有财产关系仅仅是异化劳动的"镜像",因此,无法从私有财产关系本身来破解社会有机体的生成机制与运动规律。《德意志意识形态》从唯物史观视域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分工是异化劳动的形成根源,《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和资本》《共产党宣言》等文本中逐渐从哲学的考察角度转换为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到《资本论》确认出社会有机体的研究话题——"雇佣劳动"与"资本",它们关切于资本如何通过占有雇佣劳动获得增值,进而如何塑造出资本社会有机体。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