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俄国文化背景探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黎丽萍[1] 

机构地区:[1]新乡学院历史系,河南新乡453003

出  处:《新乡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18-20,共3页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KS025)

摘  要:鸦片战争之后,备受屈辱的中国人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积极地向西方学习,踏上了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但是西方文明弊端的暴露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促使中国人转向"以俄为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就在于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除此之外,中俄两国相似的历史文化也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一是中俄两国的基本国情相似,二是中俄两国的文化相似。中俄两国文化在重视集体精神、重视道德教化、强调精神生活和缺乏理性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而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成功实现为马克思主义在具有相似文化土壤的中国顺利实现中国化提供了实践榜样。这样,俄国文化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背景。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俄国文化 文化背景 

分 类 号: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