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真理建构与智识自由——对智识自由价值与局限的再思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于良芝[1] 李亚设[1]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天津300071

出  处:《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5年第3期1-5,共5页Research on Library & Information Work of Shanghai Colleges & Universities

摘  要:智识自由是现代社会根深蒂固的核心价值观。它伴随资本主义的萌芽率先在西方出现,本是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辅相成的价值观,但由于其正当性基础主要来自伦理学研究,因而它在几乎所有因它而起的冲突中都声称占据道德制高点。智识自由的伦理学依据除了植根于个人的基本自由(liberty),还因为它被认为具有传播和彰显真理的效用(utility)。对这一效用的最系统阐述莫过于英国哲学家密尔的《论自由》。本文首先通过密尔的理论阐释智识自由的价值;然后借鉴法国哲学家福柯的理论说明,由于当代社会日益注重通过话语建构真理,智识自由与真理的关系已不再像密尔时代那样简单;随后通过纪录片《钓鱼岛真相》进一步诠释了智识自由在护卫真理方面的价值与局限。通过这样的分析,本文显示,在当代社会的智识自由问题上,我们几乎面临悖论式的两难境地:对绝对自由的捍卫可能成为强势话语权的狂欢,对自由的妥协可能成为威权和话语权结合的狂欢;在此基础上,本文呼吁在伦理学层面重新对智识自由做出思考。

关 键 词:信息伦理 智识自由 

分 类 号:B023.3[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