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关连越[1] 付佩尧 李巍[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长春130033

出  处:《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年第9期1602-160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16);天普研究基金(01201046);吉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研究基金(2011742);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15178)

摘  要:组织经历一定时间的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不仅无法使组织器官功能得以迅速恢复正常,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结构破坏、甚至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这一过程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这种损伤常发生于医疗过程中,如器官移植、溶栓治疗、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进而出现肝、脑、心、肺、肾、肠等多器官功能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肝脏IRI(HIRI)最为常见和严重,限制了肝切除术的适应症及边缘性肝脏供体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肝脏外科及肝移植的发展和普及。HIRI可分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其机制涉及诸多因素,与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细胞活化、炎症反应等有关,各个因素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近些年,蛋白酶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某些激素或中药等均已被证实可从多种途径有效抑制HI-RI。目前,新型免疫抑制的应用及基因治疗等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就HIRI发生发展的常见机制(见图1)加以综述。

关 键 词:肝脏缺血再灌注 损伤机制 冷缺血再灌注损伤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多器官功能损伤 低血容量性休克 组织器官 HIRI 

分 类 号:R575[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