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许光伟[1]
机构地区:[1]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江汉论坛》2015年第9期9-16,共8页
基 金: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YJA7902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企业理论的创造性转化研究"(项目编号:11BJL009)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从《资本论》结构的源起、成型的过程看,《资本论》逻辑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流变"的结果,因此,在二者之间客观存在着必然性的"结构"的继承和发展关系。这些结构形式的共同点是立足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把握"什么是生产关系",于是,《导言》文本构成对"历史"和"逻辑"以及"历史"和"认识"的统一规定性的"探源"。总的来说,《导言》的贡献是革命性的:既是理论方面的,也是方法论方面的;它厘清了对象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规定性,锁定对象转化为研究对象的"事的逻辑"和"事的科学"。由《导言》定格的实质性的工作内容生产了"劳动二重性规定",由此也就确立了"生产方式"(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和"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内部联系。这种内在结构是把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客观逻辑,或者说是它的一个客观基础,因此,不能把它直接说成主观批判的工作产物或认识形式的工作程式,比如"科学抽象法"。
关 键 词:《资本论》 研究对象 历史逻辑 科学抽象法 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
分 类 号:F011[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197.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