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2]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 处:《音乐创作》2015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摘 要:清初大文学家蒲松龄不仅著有流芳百世的小说《聊斋志异》,而且还创作音乐唱本,并用当时流传民间甚广的俗曲时调相搭配,呈现出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演唱文艺曲目,被称为《聊斋俚曲》。也就是说《聊斋俚曲》是采用明清俗曲做曲牌来讲唱故事的,这是它同其他演唱艺术最大的不同之处。近年来,研究《聊斋俚曲》艺术价值的较多,但对其创作风格特点的探讨略显不足,关键在于受现有曲牌稀少的局限。本文着重以曲牌的多样性和曲牌的独特性为主线,通过对主要作品的梳理,以及与山东梆子、柳子戏的对比分析,探究《聊斋俚曲》的创作风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