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相关生物学机制与药物治疗的新发现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璐璐[1] 赵靖平[2] 

机构地区:[1]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510180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湖南省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

出  处:《中华医学杂志》2015年第35期2890-2892,共3页National Medical Journal of China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1363);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9303014-001)

摘  要:阴性症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容易伴随兴趣和能力缓慢地丧失,最终导致严重的功能残疾.因此,早期治疗阴性症状是重要的.由于阴性症状的生物学机制复杂,用单一的生物学假说或遗传因素解释困难,缺乏有效的靶向性治疗,目前对阴性症状尚无满意的有效治疗方法.最新的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可能与谷氨酸能系统、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有关[1-3].本文就该部分相关的生物学机制与药物治疗的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关 键 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生物学机制 药物治疗 生物学假说 靶向性治疗 小胶质细胞 病程演变 功能残疾 

分 类 号:R749.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