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露远[1] 张炎[1] 鲍治诚[1] 杨华[1] 陆丽芸[1] 周金方[1] 王万华[1]
出 处:《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年第4期394-397,共4页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基 金:昆山市科学发展项目(KS1235)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溶栓后不同神经功能恢复患者的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找寻能代表溶栓效果较好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溶栓前)、入院后2h(溶栓开始后2h)的血液,根据NIHSS评分分为未溶栓组、溶栓效果差组、溶栓效果好组,使用RayBio人血管生成因子定量抗体芯片进行测试,找到溶栓效果较好的血管生成因子,后再次收集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开始后2h、溶栓开始后24h的血液并根据NIHSS评分分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试找到的血管生成因子。结果使用RayBio人血管生成因子定量抗体芯片测试溶栓开始后2h溶栓效果差组与溶栓效果好组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不同,发现干扰素-γ(IFN-γ)、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瘦素(LP)这3个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ELISA试剂盒验证可得出IFN-γ、IGF-1在溶栓开始后2h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开始后24h溶栓效果差组高于溶栓效果好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溶栓开始后2h与溶栓开始后24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效果较好组LP先下降再上升。结论溶栓效果好的患者血管生成因子IFN-γ、IGF-1较溶栓效果差组低,为预测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分 类 号:R743.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