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溶栓后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Research on angiogenesis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fter thrombolysi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露远[1] 张炎[1] 鲍治诚[1] 杨华[1] 陆丽芸[1] 周金方[1] 王万华[1] 

机构地区:[1]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15300

出  处:《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5年第4期394-397,共4页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Mental Health

基  金:昆山市科学发展项目(KS1235)

摘  要:目的:通过研究脑梗死溶栓后不同神经功能恢复患者的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找寻能代表溶栓效果较好的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溶栓前)、入院后2h(溶栓开始后2h)的血液,根据NIHSS评分分为未溶栓组、溶栓效果差组、溶栓效果好组,使用RayBio人血管生成因子定量抗体芯片进行测试,找到溶栓效果较好的血管生成因子,后再次收集溶栓患者溶栓前、溶栓开始后2h、溶栓开始后24h的血液并根据NIHSS评分分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试找到的血管生成因子。结果使用RayBio人血管生成因子定量抗体芯片测试溶栓开始后2h溶栓效果差组与溶栓效果好组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不同,发现干扰素-γ(IFN-γ)、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瘦素(LP)这3个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ELISA试剂盒验证可得出IFN-γ、IGF-1在溶栓开始后2h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开始后24h溶栓效果差组高于溶栓效果好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溶栓开始后2h与溶栓开始后24h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溶栓效果较好组LP先下降再上升。结论溶栓效果好的患者血管生成因子IFN-γ、IGF-1较溶栓效果差组低,为预测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脑梗死 溶栓 血管生成因子 蛋白芯片 

分 类 号:R743.33[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