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210046 [2]中共甘肃省委党校,兰州730070
出 处:《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52-56,共5页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2010年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10JZD0004)
摘 要:清代中期,随着考据学的隆兴,传统儒学中"学"与"思"的路径日益失衡,引发了一批学者对下学与上达之间断裂情形的忧思。在这种情景下,由于晚明三教会通思想的影响,一些学者试图从佛教中汲取相关资源来弥补当时儒学中"问学"与"德性"之间的紧张状况。以彭绍升为中心的长洲理学别派,倡言儒佛会通,试图用佛教的理事无碍思想和净土终极关怀来重构儒学。同时,他们用华严学的圆融无碍来建构知识论形式,去面对可以思议和言诠的佛法与世间学说。用净土思想来构架知识无法达到的彼岸,为有限的社会现实与超越的精神追求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以使下学之道与上达之道得以一贯,从可以言说的此岸通达不可言说的彼岸。他们的这种努力在清末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刻影响了近代的佛学复兴潮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8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