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草根乐班的经济运作——基于20世纪苏北“唢呐班”经济运作习俗变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赵宴会[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  处:《民族艺术》2015年第5期61-68,共8页National Arts

基  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非遗视野下的苏北唢呐班研究"(12YJC760122)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一种地道的乡村草根乐班,服务于农村民俗活动的"唢呐班"在苏北地区普遍存在,至少有300年左右的历史。唢呐班艺人在长期的从艺生活中,逐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经济运作习俗。20世纪以来,唢呐班固有的经济运作习俗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经济收入在原有显性、隐性的基础上,增加了机动化显性、公开化隐性、半隐半显性等类型;经济分配由"模糊性分配"方式逐渐演变为平均型、分档型、固定型、提成型等方式;在常规性支出的基础上增加了"请客、送礼、回扣"等经济支出项目。这些变化,体现了唢呐班固有经济运作与市场经济运作的融合、唢呐班经济运作的"高语境文化"特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与"活态性"特质。

关 键 词:苏北唢呐班 经济运作 文化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 类 号:J632.14[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