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共产品供给视角下“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构建  被引量:3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明宝[1] 陈平[1,2]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海洋经济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2]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州510275

出  处:《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5-15,共11页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风险与安全研究"(项目号11JZD022);中山大学文科重大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机制设计;政策推进与制度安排"(项目号1409056);打造理论粤军2014年度重点课题"广东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研究"(项目号WT140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在当今国际社会国际公共产品盛行的形势下,中国缺乏全球规则制定与治理的话语权。"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通过陆海构建对外经济合作、实现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是新形势下中国应对国内外困境、构建国际话语权体系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典型的区域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正外部性以及互惠共赢性,无论对中国还是沿线国家都将产生发展与改革的双重激励效应。因此,中国有必要与沿线国家共同探讨建立包括商品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风险防范、经济发展互助、货币与汇率协调等方面在内多种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顺利开展。

关 键 词:国际公共产品 “一带一路” 激励机制 合作机制 

分 类 号:F810.42[经济管理—财政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