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田源[1]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 处:《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5期92-96,共5页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坛的日本因素"(编号:08XZW018)研究成果
摘 要: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抗战诗歌在战火纷飞的特定时代所历经的轨迹,其中的日本形象实乃中国诗人主体意识的产物。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倭"形象在先验层面奠定了抗战诗人对"他者"的初始理解,战场见闻与异域留学组建起两大不同的体验方式并直接作用于对"他者"的深入判断,进而滋生出中国抗战诗人迷狂或清醒的心理活动与思维方式,建构起侵华日本形象与战时日本社会形象这两大形象系统。正是在传统文化积淀与现实体验中,中国抗战诗人完成了对日本形象的接受,与之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