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

作品数:27被引量:5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抗战诗歌反复问句句法留日诗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长江学术》《邯郸学院学报》《南都学坛》《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V+看+S”的两个结构类型与间接疑问标句词“看”被引量:4
《语言研究》2017年第1期1-9,共9页田源 徐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标句词及句法理论问题研究"(14YJC74007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V+看+S"存在两种可能的句法结构:连动式和动宾式。连动式"V+看+S"中,"看"为动词,带一个疑问小句宾语S,与前面的动词短语构成连动结构,"看"一般不能省略;动宾式"V+看+S"中,疑问小句S为前面动词的宾语,"看"是在动词和其疑问宾语小句之间...
关键词:“V+看+S” 句法结构 “看” 标句词 
诗思阅历与诗体建构的中国化——论冯至《十四行集》对西方诗学的借鉴与突变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1期63-67,共5页田源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纯诗’诗学视域下的中国新诗研究";项目编号:2015111010203
沉寂许久的冯至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创作了中国诗坛的第一本《十四行集》,集中体现了他在诗歌美学上的探索,呈现出的诸多独特的审美质素均源自现代西方的诗学主张。《十四行集》中的辩证哲理承袭了歌德的"蜕变论"思想,既有对原始生命力...
关键词:诗思 诗体 中国化 冯至 《十四行集》 西方诗学 借鉴 纯诗 
上古汉语中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与标句词理论被引量:10
《语言科学》2016年第6期625-637,共13页田源 徐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4007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发端于对英语句首that类词语分析的"标句词"是现代语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标句词的内涵外延有狭义广义之分,广义的标句词指标明句子性质和类型的所有功能词语。基于广义标句词定义,上古汉语中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可认定为...
关键词:标句词 上古汉语 “之” 取消句子独立性 
论文学栏目在《清议报》与《新民丛报》中的变迁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07-113,共7页田源 
自晚清诗歌与小说领域掀起的变革始,近代文学在制度、形式、语言、思想等层面历经了决裂与蜕变,报刊的连载与外来作品的译介为传统的文学体式注入了鲜活动力,白话作诗作文的先气与政论引导的话语思想又引领着文学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关键词:文学栏目 《清议报》 《新民丛报》 梁启超 小说 诗歌 
许昌方言中的“叫VP”句与轻动词理论被引量:2
《语言研究集刊》2016年第1期46-61,335,共17页田源 徐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标句词及句法理论问题研究”(14YJC74007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许昌方言中的'叫'字具有多种语义特征与句法功能,可以构成包括处置式、被动式与非宾格式在内的多种'叫VP'句。文章援用生成语法中的轻动词理论,统一解释了不同类型'叫VP'句的句法形式、语义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一致与差异。
关键词:许昌方言 “叫VP”句 句法结构 轻动词理论 
现代留日诗人对日本形象的阐释策略与文化透视
《文艺争鸣》2016年第4期62-68,共7页田源 
教育部社科项目:"中国新诗运动的日本因素(1917-1949)";编号:08JA751044
一、前言中国现代留日诗人书写日本形象大致分为接受与阐释两个步骤。异域求学的孤独与现实社会的黑暗催生了留日诗人苦闷迷狂的创作心理,伴随着憎恶亲善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本土与异域文化交织的日本形象,中国诗人在自我心灵...
关键词:日本形象 阐释策略 中国现代 诗人 文化透视 创作心理 现实社会 情感体验 
西方象征主义诗学在中国译介的原初养料——以1926年前民国报刊里的四篇文献为范本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91-96,共6页田源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5111010203);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
西方象征主义在中国现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早期象征派诗歌源自这股思潮的滋润和感化,随着1926年中国"纯诗"理论的建构而平行发展。然而,追溯其译介的发源,在1926年前民国报刊里关于象征主义诗学译介的四篇文献中,似乎不约而同地从...
关键词:象征主义诗学 译介 原初养料 1926年 民国报刊 比喻 象征派 
论朱湘的“纯诗”世界——基于中西纯诗诗学的观照视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78-84,124,共8页田源 
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纯诗’诗学视域下的中国新诗研究"(20151110102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朱湘在中国文坛较早发出了"纯诗"的创作呼声,他耗尽毕生心血探索并实践基于"诗的真理"和"美"的本质与形式的诗学理想。朱湘的诗文在音节的考量、想象的摄入、构思的完备三个方面进行独特的实验,结合中西"纯诗"诗学的观照视野,在精致的...
关键词:朱湘 纯诗 中西 诗学 
论抗战诗人对日本形象的书写程式与接受心理
《现代中文学刊》2015年第5期92-96,共5页田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坛的日本因素"(编号:08XZW018)研究成果
在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之际,回顾抗战诗歌在战火纷飞的特定时代所历经的轨迹,其中的日本形象实乃中国诗人主体意识的产物。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倭"形象在先验层面奠定了抗战诗人对"他者"的初始理解,战场见闻与异域留学组建起两大不同的...
关键词:抗战诗人 抗战诗歌 “他者” 书写程式 心理征兆 
中国抗战诗歌研究综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6-11,共6页田源 
中国抗战诗歌从一出现便成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十余年来,抗战诗歌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从"九一八"事变至新中国成立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大多是创作者;从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初步形...
关键词:抗战诗歌研究 流变 规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