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胶州市人民医院北院放射科,266300 [2]胶州市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266300
出 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年第20期3063-3066,共4页International Medicine and Health Guidance News
摘 要:目的 对比评价CT仿真结肠镜与腹部增强CT对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诊断价值,并探讨IBD的影像学表现,为IBD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08年4月至2013年5月间来我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以结肠镜、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仿真结肠镜与常规增强CT对IBD的诊断价值,同时对影像学变化与IBD发生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评价影像学表现对于IBD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结果 采用CT仿真结肠镜检查对于IBD诊断的敏感度为95.00%,特异性为89.47%,准确率为83.72%.较腹部增强CT组显著升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结肠黏膜表明不光滑,出现颗粒状(X1)、肠壁增厚强化(X2)、结肠带消失(X3)可对IBD的发生作出预测;结肠黏膜表明不光滑,出现颗粒状诊断的特异性最高为95.40%,肠壁增厚、强化诊断的敏感度最高为80.72%,结肠带消失诊断IBD的准确率最高为78.26%,而结肠黏膜表明不光滑,出现颗粒状并结肠带消失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显著升高,但敏感度明显下降.结论 对于IBD的诊断,CTC较腹部增强CT具有更高的诊断率;此外,结肠壁增厚、强化的发生对于IBD诊断最为敏感,而结肠粘膜不平滑、出现颗粒状并结肠带消失是IBD最特异的影像学表现.
分 类 号:R735.350.4[医药卫生—肿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