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何云英[1]
机构地区:[1]广西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 处:《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10期120-121,共2页MOUNTAIN FLOWERS
基 金:广西教育厅立项项目《生态视角下的边缘化少数民族文学之比较研究——以瑶族文学与北美印第安文学为个案》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为200911LX448,项目主持人为何云英);贺州学院校级项目“瑶族《盘王大歌》与土著美国人诗歌之文化生态比较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为2014ZC14,项目主持人为何云英);贺州学院校级项目“画意诗情黄姚:文化视域下的黄姚古镇风景线描写生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为2014ZC19,项目主持人为黄兆权)
摘 要: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地增长,同时人类生态也面临危机,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环境保护运动提上了现代社会的议事日程。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开始直面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文学界掀起了绿色文学批评思潮。通过研究,笔者认识到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所蕴含的浓厚生态意识。关于毕晓普的诗歌,不少学者进行了不同侧面的评述。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理论角度去分析毕晓普的诗歌作品,探讨诗人对生命本质的关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3.12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