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臧婧蕾 谢元林[2] 潘霞[1] 杨晓燕[1] 黄楠[1] 张思[1] 雷小勇[1]
机构地区:[1]南华大学药物药理研究所,湖南省衡阳421000 [2]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医院,湖南省衡阳421000
出 处:《中国医师杂志》2015年第9期1427-1429,共3页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372579),湖南省高校创新基金资助项目(13K084)
摘 要: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位居第二,全球排位第五,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对MicroRNA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MicroR-NA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MicroRNA(mi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内源性小RNA分子,本身不具有开放读码框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miRNA参与肝肿瘤的形成多种生物过程,在转录后水平负调控基因的表达.miRNA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表现出高度保守的特性,其主要作用在靶基因mRNA的3'非翻译区(3'-UTR区域),通过与3'-UTR区域碱基配对,分完全互补结合或不完全互补结合的两种模式,使靶mRNA降解或抑制靶基因翻译,并通过细胞内复杂网络状调控体系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调节各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1].笔者主要就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及预后预测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