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周兆刚 李冬雪 

机构地区:[1]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出  处:《中外医学研究》2015年第30期25-26,共2页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摘  要:目的:研究丹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期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水平及临床预后,以探讨丹参对SAH后CVS的治疗作用。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自发性或外伤性SAH患者112例,分为丹参治疗组(n=59)、常规治疗组(n=53),同时选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0)。于治疗1-3 d、4-7 d、14-21 d三个时段判断SAH合并CVS例数,采用放免法测定三组不同时段血浆TXA2、PGI2水平,同时统计分析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丹参组SAH合并CVS率为22.0%(13/59),常规治疗组为32.1%(17/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及丹参组1-3 d时段TXA2显著升高,PGI2明显下降,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PGI2逐渐升高,TXA2逐渐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丹参组4-7 d及14-21 d时间段,两组TXA2及PGI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丹参组有效率为88.1%(52/59)、显效率47.5(28/59),优于常规治疗组的64.2%(34/53)、30.2%(16/53)(P〈0.05)。结论:TXA2、PGI2参与了SAH后CVS的病理生理过程,血管内皮收缩/舒张功能的紊乱与CVS的关系密切,同时丹参有助于调整SAH后CVS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SAH后CVS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关 键 词:丹参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血栓素A2 前列环素 

分 类 号:R743.35[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