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刚[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79-84,共6页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摘 要:中国宪法学界的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之争已经持续数年,至今仍未平息。凯尔森对法教义学的超越可为解析这场论争提供启发。法教义学以规范的有效性为立论前提,因此不关注规范的证立。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把法规范完全移入认知科学的领域,以基础规范为基石建构出一套层级秩序。纯粹法学虽然在理论哲学的层面证立了规范,却对实践领域的问题毫无助益。法规范的证立是个实践哲学层面的问题,不过证立的工作既可以专注于建构法规范之效力的充分条件,也可以集中在揭示法规范之效力的必要条件。政治宪法学并非不讲规范性,而是在尝试为规范宪法学的规范性奠基。
分 类 号:D911[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