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熊良智[1]
机构地区:[1]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文学遗产》2015年第6期4-13,共10页
摘 要:赋的文体意义的语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具有传布意义的"出纳王命"的赋政以及尔后发展出的春秋赋诗活动,再由赋政的传播手段演变为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进而发展成一种文体。"敷布其义谓之赋"真正道出了赋的文体意义,这在近年出土文献中亦有证明。春秋赋诗活动展开的过程结构及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与散体问答赋的语言表述、结构形式的惊人相似,可以看到春秋赋诗的决定性影响。荀子与春申君书中的"赋"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赋体称名的历史佐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