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良智

作品数:33被引量:8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楚辞辞赋《文选》楚辞研究《楚辞》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学研究辑刊》《文献》《文艺研究》《中州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六笙诗”与古《诗》文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182-189,199,200,共10页熊良智 肖娇娇 
《诗经》“六笙诗”因“有其义而无其辞”,引发了古今无数的讨论。它的篇次莫定,前后不合,难以融入《诗》的辞章编排系统。特别是由它引起《诗》文本编排的变更,所谓由毛公“推改什首”,造成了《诗》的“非孔子之旧”,多与史实不合。这...
关键词:《诗经》 六笙诗 古《诗》文本 礼仪乐歌 
扬雄赋序的生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177-184,共8页熊良智 
扬雄赋序的历史原貌值得再加审视。《汉书·扬雄传》班固标明“扬雄自序”以别于他的赞述,划清了与“史辞”、史官改写的界限。《自序》为晚年所作,叙录主要著述缘由宗旨,其中“四赋”及其序文时间与叙事不衔接,应源于当年创作上奏留存...
关键词:自序 早期赋序 书写生成 文学史 
论神话文图传统——以女娲神话的图像书写为例被引量: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27-35,共9页熊良智 王志翔 
图像与中国文学联系紧密,如祥瑞形象、帝王事迹、列女义士的故事等,皆可通过图像与文本来展示。中国神话同样如此。考察女娲身形、女娲之名、女娲之肠等神话文本与彩陶、画像石等载体上的相关神话图像,则会发现神话图像亦是中国神话传...
关键词:神话 图像 女娲 彩陶 文图传统 
扬雄的文学思想与辞赋书写被引量: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35-142,共8页熊良智 
扬雄将文学思想付之创作实践,在辞赋书写中体现了他的文学理论命题。哪怕就是他悔赋而"辍不复为",也表现的是对辞赋创作的反思,对文学关注现实、讽喻现实作用的追求,体现了他的文学自觉意识。作品现实题材的选择,亲自经历事件的叙写,体...
关键词:扬雄 文学思想 辞赋书写 
招魂礼俗与《招魂》主题、体式的生成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19年第11期47-54,共8页熊良智 
楚辞《招魂》是诗人借用招魂礼仪创作的文学作品。长期以来,学界多以预设的作者与作品关系或礼俗视域进行解读,对照文本常有龃龉不合之处。细读文本并联系相关的礼制规定、历史背景,可以看出,《招魂》是屈原抒写对怀王客死的哀伤和对楚...
关键词:《招魂》 怀王 文学作品 招魂 体式 出土文献 楚辞 礼俗 
楚辞的文体视阈与礼乐仪式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18年第4期49-57,共9页熊良智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样化诗歌体式的作者,创作了骚体、天问体、招魂体、九歌体组诗和《卜居》类散文诗体,它们不仅各自具有鲜明的体式特征,而且成为了后世创作的范式。因为发生在早期仪式的语境下,不同的仪式题材和语境决定了屈原...
关键词:屈原 文体 仪式 诗学 
口头传统与文人创作——以楚辞的诗歌生成为中心被引量:7
《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8期159-183,208,共25页熊良智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ZW027)成果之一
"集体"创作的早期诗歌如何发展演变成文人的创作,楚辞的诗歌生成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楚辞重复的诗句占《楚辞章句》全书诗句总数的12%左右,这并非个别的修辞现象,而是诗歌的创作方式。楚辞"重著"的言说方式,是口头文学到文...
关键词:楚辞 重著 诗型 口头传统 文人创作 
韩国奎章阁六臣注本《文选》的传本价值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熊良智 
奎章阁六臣注本《文选》的底本是现存唯一的最早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的《文选》六臣注本,后世的"六家"、"六臣"注本都是这个文本的传承系统。作为六臣注祖本,它保留了原初注文合并的真实面貌,可以考察后世传本的变化及其编排删省的得失,...
关键词:奎章阁 六臣注《文选》 祖本 传本 
赋体形成与起源考索
《文学遗产》2015年第6期4-13,共10页熊良智 
赋的文体意义的语源可以追溯到早期具有传布意义的"出纳王命"的赋政以及尔后发展出的春秋赋诗活动,再由赋政的传播手段演变为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进而发展成一种文体。"敷布其义谓之赋"真正道出了赋的文体意义,这在近年出土文献中亦有...
关键词:赋政 赋诗 赋体“敷布其义” 
箕子入朝与诗书传播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16-122,共7页熊良智 
自箕子入朝,开始了中国与朝鲜之间的文化传播,早期只有"教以礼义"、"八条"之教的社会生产、礼仪制度的记载。到了李氏朝鲜王朝时代,却出现了"教以诗书"这样选择性的历史叙述。这是与李氏朝鲜王朝建立与朱明王朝颁赐国号,推崇箕子文化的...
关键词:箕子入朝 诗书传播 诗话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