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Young Jae Shinn S.K. Chough In Gul Hwang 杜民[2] 冯常茂 杨丽娟 范广慧
机构地区:[1]不详 [2]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矿产所,510760
出 处:《海洋地质》2015年第2期37-51,共15页
摘 要:本文以多道地震反射剖面和探井为基础,分析了黄海中部Gunsan盆地的构造发育过程。盆地由三个坳陷组成(西部次盆、中部次盆和东部次盆),充填有较厚(约6000m)的白垩纪一古近纪非海相地层。由于伊泽奈崎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和郯庐断裂左旋活动导致的陆内伸展作用,盆地在早白垩世开始发育。因郯庐断裂及其分支断层的右旋活动,盆地在晚白垩世—始新世经历了张扭作用。张扭作用通过斜交的盆内正断层和中部次盆北界NE向边界断层的走向滑动(或斜向滑动)来进行调节。渐新世存在构造反转,此时整个盆地都发生了变形(NE—SW向收缩),可能由于郯庐断裂的走滑方式从右旋向左旋变化而导致。早中新世,伸展作用通过先存正断层和压扭性断层的复活而重新开始。伸展、抬升和剥蚀的联合作用导致了早中新世地层的差异保存。早中新世末,伸展作用伴随着微弱的挤压而停止,之后,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盆地发生热沉降。
关 键 词:Gunsan盆地 南黄海盆地北部 郯庐断裂带 斜向俯冲
分 类 号:P318.4[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