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剑霄[1] 胡雪洋[1] 姚辉[1] 刘国华[2] 吉成均[1] 方精云[1]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北京大学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2]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出 处:《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5年第11期1132-1139,共8页Scientia Sinica(Vita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1321061,31330012);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批准号:2014CB954001)资助
摘 要:已有大量关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但其主要过程和变化的定量研究仍较为缺乏.采用样地调查和为期3年(2011~2014年)的连续观测以及与20年前(1992~1994年)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北京山地3种典型温带森林(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碳循环各组分的大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近3年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净初级生产力为5.32,4.53和6.73 Mg C ha?1年?1,净碳汇分别为0.12,0.43和3.53 Mg C ha?1年?1.与20年前相比,各样地的主要碳组分显著增加:白桦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的生物量分别由20年前的50.0,37.7和54.0 Mg C ha?1增加到现在的101.5,77.3和110.9 Mg C ha?1;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由207.0,239.1和231.7 Mg C ha?1增加到214.8,241.7和238.4 Mg C ha?1;土壤异养呼吸量分别由2.78,3.49和1.81 Mg C ha?1年?1增加到5.20,4.10和3.20 Mg C ha?1年?1.本研究显示,过去的20年北京山地森林是一个显著的碳汇,所获得的主要组分碳密度和碳通量数据为研究长时间尺度的温带森林碳循环过程提供了重要参数.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3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