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孔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坤红[1] 孙志辉[1] 赵亚利[1] 赵巧针 侯韶静 康彩英 胡琪[1] 

机构地区:[1]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河北定州073000 [2]河北省定州市妇幼保健院,河北定州073000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年第36期4064-4066,共3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摘  要:目的探讨微孔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定位于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114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手术组(49例)与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适当控制血压、清除自由基等药物处理。手术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12 h内给予行脑微孔穿刺引流术。所有患者入院后72 h检测血清INF-α、IL-6、IL-1β水平,比较2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差异。所有患者入院后6 h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使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与治疗后第3周采用相同标准复评,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第72 h,2组患者血清中INF-α、IL-6、IL-1β水平明显下降,且手术组降低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升高,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NIHSS评分、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微孔穿刺引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偏瘫肢体活动能力。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微创穿刺引流减轻出血区周围水肿带,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继发性脑损伤有关。

关 键 词:脑出血 微孔穿刺术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血清炎性因子 

分 类 号:R743.34[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