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730000
出 处:《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5年第5期257-259,共3页Journal of Contemporary Urologic and Reproductive Oncology
摘 要: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相关文献统计,90%的膀胱肿瘤为尿路上皮癌,其中约70%的初发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膀胱癌的显著特点是肿瘤具有多发病灶和术后高复发率。早期手术是治疗膀胱癌的关键,术后常规膀胱灌注化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但肿瘤的发生是多基因、多步骤、分阶段参与的过程,同一类型肿瘤的患者,内在机制及发病条件有所不同,个体差异明显,所以找到与膀胱癌进展、复发、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显得尤为重要。分子标志物可对肿瘤的行为学(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进行分层,指导医生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目前,已有一批存在于血液、组织中的膀胱癌分子标志物被证实,其中有些已被应用于临床的预后判断。本文选取了近几年相关的研究性文章,对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作一介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