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道教“山居模式”的环境美学意义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裴[1]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15年第4期70-74,共5页Religious Studies

基  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道教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阶段性成果;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SKJC201003)资助

摘  要:在"道法自然"的核心美学原则指导下,道教发展出了自己的山居生活模式,营造出一个远离现实社会、与自然相亲、天人合一、独具一格的理想环境。本文从现代环境美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山居模式的三重意义:首先,它象征着以"道"为最高标准的神圣空间,是修道者最终的归宿和"家园";其次,园林对山居的重构突显出山居环境保真养性、自然天放的审美价值,反映了好道者的环境审美理想与人生境界;第三,道教以一种"介入"的审美方式使山居的生态美学维度从生态平等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展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环境美学追求。

关 键 词:道教 山居模式 环境美学 

分 类 号:B95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