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中国留学生教育翻译活动兴起探因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红[1] 余文都[2]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430072 [2]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430079

出  处:《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年第6期72-77,共6页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摘  要:教育翻译源于鸦片战争之前。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使国人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和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翻译活动的兴起。从此,留学生逐渐取代西方传教士而成为教育翻译的主体。他们根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将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思想、观念、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译介到国内,从而加快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值甲午战争120周年,从甲午战前教育翻译的实践基础、战后留学生教育翻译兴起的认识基础以及现实诉求等层面,探讨甲午战后留学生教育翻译活动的起因,对当今教育翻译实践和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 键 词:甲午战争 留学生 教育翻译活动 起因 

分 类 号:G648.9[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