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杜兆东[1] 胡丽婷[1] 刘鹏辉[1] 董方[1] 孟旭霞[1] 赵桂秋[1]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第2期319-320,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2HQ004);青岛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项目(13-1-4-180-jch)
摘 要: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深度增强成像(EDI)模式检测正常人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黄斑脉络膜厚度,探讨不同程度病变对脉络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组)和3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试验组根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无DR(NDR)组47例、非增殖性DR(NPDR)组54例和增殖性DR(PDR)组67例。应用海德堡SPECTRALIS-OCT EDI模式行黄斑区扫描,分别测量上方、下方、鼻侧、颞侧黄斑中心凹边缘(距中心小凹175μm)、旁中心凹区边缘(距中心小凹675μm)的脉络膜厚度。统计学分析脉络膜厚度与年龄、部位的关系,检测不同程度DR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差异。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正常人黄斑区脉络膜厚度逐渐减小,志愿者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显著(F=7.55,P<0.01;P均<0.05)。黄斑中心凹边缘平均脉络膜厚度大于旁中心凹区边缘(t=3.13,P<0.01)。对照组、NDR组、NPDR组和PDR组黄斑区平均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78.52±28.31)μm,(258.36±25.73)μm,(231.34±21.90)μm,(211.25±23.47)μm,各组之间差异显著(F=66.69,P<0.01)。随着DR程度的增加,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明显减小,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EDI OCT能清晰显示脉络膜结构特点。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厚度变薄,且随着DR程度的加重而更加显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