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扫描在肝血管瘤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啸天[1] 邱维加[1] 王现锋[1] 钟鸣[1] 成戈[1] 邢腾龙 

机构地区:[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广西桂林541001

出  处:《广东医学》2016年第1期98-100,共3页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基  金:广西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编号:20130416-1)

摘  要: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结合自适应迭代算法(ASIR)在肝血管瘤行多期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临床怀疑或复查肝血管瘤行CT检查的患者,改变增强扫描不同时期预设噪声指数(NI),每例患者均进行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扫描,按期进行分组,平扫NI=9为A组,动脉期NI=9为B组,静脉期NI=11为C组,延迟期NI=13为D组,每期扫描时ASIR均设为50%。记录每组患者剂量长度乘积并估算有效剂量。测量图像噪声,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并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评估。结果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求并取得最终诊断。A组有效剂量为(3.80±1.51)mS v,B组为(3.70±1.40)mS v,C组为(2.62±1.23)mS v,D组为(1.93±0.90)mS v,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A组与C组、A组与D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延迟期图像评分最低,为(3.75±0.44)分,图像噪声值最高,为(16.30±1.05)HU。A组平扫时图像评分最高,为(4.90±0.26)分,图像噪声值最低,为(9.47±0.88)HU。A组与B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其余各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各组图像噪声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CM技术能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进行多期增强扫描CT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

关 键 词:自动管电流技术 低剂量 肝血管瘤 多期增强 

分 类 号:R734.2[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