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晓玲[1]
机构地区:[1]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出 处:《外国文学评论》2016年第1期172-188,共17页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12&ZD17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中的知识话语研究"(10CWW01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处于冲突与变革的转型时期,如何在起伏动荡的思潮中找到相对稳定的话语权威,是乔治·爱略特最为关注的问题。激进狂热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失序的风险促使爱略特重新思考阶级责任问题;机械化发展导致的感受力丧失和人类冲突的普遍性使同情成为亟须培养的情感能力;在科学话语膨胀的时代,她反思人类认知的限度,对科学与道德之间的价值断裂充满忧思。在这个过程中,文学写作成为爱略特释放焦虑的弹性空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