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彭萍[1]
机构地区:[1]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
出 处:《湖南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76-180,共5页Social Sciences in Hunan
摘 要:《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席勒美学思想中历史主义观点、立场、方法的具体表现,它形成了席勒美学思想中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文学发展论。席勒从人性的自然性及其回归的"正-反-合"辩证发展过程来审视西方文学艺术,揭示了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从古代素朴的诗,发展到近代感伤的诗,再到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结合,即理想的诗。就是在这种理想化、想象性乌托邦的历史主义观点和方法指导下,席勒从人性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文学发展模式的对立统一规律:从现实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人性的二元对立,再到二者相结合和相统一就可以达到人性的完整,也就可以达到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相结合的"理想的诗"。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