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聂艳霞[1] 张志彪[1] 任小晶[1] 刘小洁[1] 段菲菲[1]
出 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年第6期127-128,共2页Chinese Journal of Modern Drug Application
摘 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治疗小儿白血病发生排泄延迟的影响因素。方法 30例小儿白血病患儿,分为正常排泄组(25例)及延迟排泄组(5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给药后正常排泄组1、12、24及48 h后血药浓度均显著低于延迟排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治疗后排泄延迟发生率为16.67%。<3岁和给药剂量大的患儿发生排泄延迟率显著多于其他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呕吐、饮食量下降及高危患儿发生排泄延迟率显著多于无呕吐、饮食量正常及标危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泄延迟发生率与患儿年龄、疾病危险度、饮食量、是否呕吐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饮食量、呕吐、给药剂量、疾病危险度及患儿年龄是影响甲氨蝶呤治疗小儿白血病后排泄延迟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危险因素,降低排泄延迟发生风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6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