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魏建刚[1,2]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17 [2]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天津300204
出 处:《外语研究》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
基 金:河北省普通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项目"易学视角下的译学研究--说‘象’"(编号:BJ201409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墨子>复译与中外译者话语权建构策略比较研究"(编号:15YJA740026)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本文按照传统阶段、语言学阶段以及文化翻译三个阶段对中西译论中有关翻译本体论的论述进行了批评考察,指出在传统阶段和语言学阶段,翻译的本体仅仅被当作语言的转换,这样就大大缩小了翻译的研究范围。而随后的文化学派的翻译研究在克服前者的过程中,却将翻译外延无限扩大,从而矫枉过正,使得翻译研究几近变成泛文化研究。正是由于传统学派、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均不能客观描述翻译的事实,本文提出以"象"为本体的翻译观,指出翻译既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更不是空泛的泛文化研究,而是"象"的转化(物象、意象),译文"象"原文是翻译的基本要求。最后文章对翻译象本体论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