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勇[1] 罗小虎[1] 李晓峰[1] 王友彬[1] 蒋博[1]
机构地区:[1]江苏省徐州市肿瘤医院放射科,江苏徐州221000
出 处:《医疗装备》2015年第18期36-38,共3页Medical Equipment
摘 要:目的:评价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35例健康志愿者的MR资料,所有被检查者均行DCE-MRI检查,观察、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在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中特点并分别测量两组的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与速率常数(K_(ep)),评价两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5例浸润性导管癌(Ⅱ级)患者中,病灶位于右乳29例,左乳26例;其中外上象限20例;内上象限11例;外下象限15例;内下象限9例。患者组中<60岁31例,≥60岁24例。其中47例边缘不光整,46例可见浅分叶或毛刺样或星芒状改变,35例病灶中央可见无强化区;8例病灶边缘较光整。按病灶形态统计:51例为肿块型,4例为非肿块型。MR平扫显示病灶T_1WI上多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_2WI上多为等或高信号;病灶最长径范围在2.27~5.18cm。动态增强扫描后23例表现为环形强化,19例表现为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特点,13例表现为不均匀斑片状或斑点状异常强化。患者组与对照组中,K_(trans)均值分别为:(2.598±0.823)、(0.235±0.121);K_(ep)均值分别为(1.186±0.810)、(0.002±0.001);两组相比其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806,8.648;P<0.05)。结论:DCE-MRI定量分析结合病灶形态、信号及强化特点可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级)进行研究。K^(trans)与K_(ep)在诊断浸润性导管癌(Ⅱ级)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