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姚佳根[1]
机构地区:[1]宁波大红鹰学院
出 处:《戏剧文学》2016年第3期75-86,共12页
摘 要:布莱希特之于中国戏剧的意义,并不能单纯以"借鉴"或"误读"概括之。艺术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昭示了中国戏剧界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在戏剧转型背景中,寻求艺术独立品格的问题便突显出来。在此过程中,布莱希特充当了"窗口"的作用,通过他,戏剧家们展望新型戏剧样式,其中既包括学习、借鉴——后来被证实多为想当然、表层化的"误读",也自觉不自觉地将戏剧革新目标与中国现代戏剧内在发展要求结合在一起。实际上,因理解的片面性,我们只是将戏剧家的背影想像了一番,而此背影却变换为一面"镜子",折射出"照镜人"自身面相。理论批评界也随之沉浮,却在最后走进书斋。因而,有必要梳理一下布莱希特和我们的戏剧活动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从他身上,或可反观自照我们的"戏剧意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