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初卫河流域水灾及其社会原因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孟祥晓[1] 

机构地区:[1]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出  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36-140,共5页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4BZS072)

摘  要:清至民初,卫河流域水灾频繁,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影响社会稳定。究其原因,除了受卫河所处地理位置、河道特点、季风气候及漳河的迁徙不定、不断入侵等自然因素影响外,更与当时的社会因素息息相关。如堤防被人为破坏;河流滩地被居民垦种;不合理的隄防工程影响;太行山区的过度开垦;河道管理上的条块分割以及政府的渎职、官吏的腐败,这些因素无一不包含有人类活动的影子,尤其是嘉道以后更为明显。故可以这么说,社会因素是造成卫河流域水灾频发的主因,即所谓"人事"重于"金穰木饥",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研究这些社会因素,对今天河流生态环境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水灾 社会因素 卫河流域 清至民初 

分 类 号:K25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