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机制”与现代文学期刊研究的视野拓展——以《小说月报》研究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直飞[1] 

机构地区:[1]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昆明650500

出  处:《江汉学术》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JIANGHAN ACADEMIC

基  金:教育部2015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国经济视域中的<小说月报>(1910-1932)研究"(15YJC751027);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民国经济与中国现代文学的转型研究"

摘  要:在《小说月报》的评价传统中,1921年茅盾的革新是一条前后期泾渭分明的"界线",导致《小说月报》研究中出现了断裂性和含混性。这条"界线"的出现,与现代文学研究中"新与旧"、"现代与非现代"的既有框架相关,更关系到现代文学话语体系的建立。从当前的《小说月报》研究趋势来看,质疑这条"界线"的声音不断出现。要破解当前《小说月报》研究中的疑惑,获取新的学术增长点,从"现代文学"的意义概念回到"民国文学"的时间概念不失为新的思路。在"民国文学""返回历史现场"的倡议下,"民国文学机制"更加关注作家生存空间、作品传播机制及作家精神空间的保障,为"如何返回历史现场"提供了更为可行的操作路径,从而为现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态度、方法、内容及旨归上的启示,为包括《小说月报》在内的现代文学期刊研究获得更加宽广的视野。

关 键 词:《小说月报》 民国文学机制 文学期刊 茅盾 郑振铎 

分 类 号:I206.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