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关系: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实现动因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军 李峰[2] 

机构地区:[1]<人民公安报>浙江站 [2]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50-156,共7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研究"(10YTC820162)

摘  要:作为我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上的一项创举,保辜制度以因果关系作为实现刑事和解的动因,来引导行为人积极救助被害人,实现自身的悔过,从而修复被其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纵观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保辜制度以其特有的"刑事和解"功能绵延两千多年而不衰,然保辜制度的刑事因果关系认定存在诸多局限,随着西方当代刑法理念东渐以及医疗与科技的迅捷发展,保辜制度于清末修律时被立法者废除,但这并不意味着保辜制度自身蕴含的合理成分也被否弃。文中针对保辜制度的因果关系构造予以剖析,并尝试着构建现代借鉴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的架构。

关 键 词:保辜制度 刑事和解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论 

分 类 号:D929.6[政治法律—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