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作品数:26被引量:11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采茶机民事诉讼割刀作证民事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现代营销(下)》《现代法学》《青海社会科学》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远程作证的条件及其衡量——基于澳大利亚司法个案的观察被引量:6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49-59,共11页李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事诉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研究"(14YJA820013)
当下远程作证等电子司法手段的运用缺乏可预测性,恣意性问题逐步凸显。如何构建远程作证规制的观念与方法基础,澳大利亚的实践提供了有效样本。通过其司法个案观察,远程作证条件可理解为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的区分,出庭不便的具体情形与...
关键词:澳大利亚 远程作证 运用条件 衡量基础 个案观察 
证人调查:民事庭外作证的立法向度被引量:4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第1期143-150,共8页李峰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FX068)"民事证人庭外作证体系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一般项目(14YJA820013)"民事诉讼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研究"
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庭外作证,其程序功能已经异化为降低司法成本为主,弱化了证据调查作用,致使庭外证言的正当性、可信性严重不足,程序运作流于形式。相应的制度完善应当坚持证人调查为中心的转向,将庭外作证的条件、作证方式两部构造模式...
关键词:民事诉讼 庭外作证 程序构造 证人调查 
因果关系:保辜制度“刑事和解”功能实现动因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50-156,共7页谢军 李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研究"(10YTC820162)
作为我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上的一项创举,保辜制度以因果关系作为实现刑事和解的动因,来引导行为人积极救助被害人,实现自身的悔过,从而修复被其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纵观中国古代刑事法律史,保辜制度以其特有的"刑事和解"功能绵延两千多年...
关键词:保辜制度 刑事和解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论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三对关系”解析被引量:2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329-334,共6页李峰 丁娟 李辰澍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4YJA82001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FX068)
新《民事诉讼法》确立的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是在网络技术进步强势影响社会生活的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法律实用主义考量的因素,目前尚缺乏对其深入的理论分析。探究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性质、功能、规则制度以及适用方式,有赖于"三对关系"...
关键词:民事诉讼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 “三对关系” 运作机理 
论程序异议失权被引量:6
《法商研究》2014年第5期50-57,共8页李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14YJA820013)
在民事诉讼程序设计日益精细化和体系化的立法趋势下,诉讼主体间的协同对于程序的顺畅运作至关重要。在法官和当事人协同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当享有针对违反程序规定的行为提出异议的权利。然而,基于程序自由、程序安定...
关键词:诉讼行为瑕疵 程序异议 程序异议失权 程序构造 
司法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兼论视听传输技术作证的运用规则被引量:25
《现代法学》2014年第3期133-142,共10页李峰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方式的适用现状,反映出相应技术手段与司法程序尚未达到相互理解的和谐状态,司法面临如何回应网络技术进步的问题。司法与技术的关系从分立走向耦合,促进了两者的互动和理解。视听传输技术作证与直接言词原则存在一定...
关键词:网络技术 民事诉讼 视听传输技术作证 运用规则 适度性 
司法修复技术创新社会关系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
《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3期441-446,440,共7页李峰 
技术研发、转移、推广应用中良性和稳定的社会关系,是影响技术创新成效的重要因素。技术争端对技术创新社会关系有干扰和破坏作用,司法活动要突破"只问是非"的局限,基于提供优质司法公共服务之目的,通过裁判、协调、支持等手段尽力修复...
关键词:技术创新 社会关系 司法修复能力 司法公共服务 
最接近规则:证人特殊作证方式的选择——兼评新《民事诉讼法》第73条之规定被引量:13
《现代法学》2013年第4期121-130,共10页李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公共政策创制功能研究"(10YJC820162)
我国证人不出庭的特殊作证方式,30年来经历了由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过程,使法官在其中作出选择成为必要。依学理分析,证人特殊作证方式可分为单向叙事、双向交流、多向交流三种类型,各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接近直接言词原则。法官的选择...
关键词:证人特殊作证方式 新《民事诉讼法》 最接近规则 法官裁量 
司法改革优化技术创新环境的研究被引量:1
《科学学研究》2013年第8期1160-1164,共5页李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630366)
司法效能是衡量技术创新环境的重要指标,司法在多个层面发挥对技术创新环境的支撑作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司法改革虽有一定成就,但效率价值定位不明,没有针对技术领域和非技术领域的差异完善司法程序,纠纷解决形成司法路径依赖。通过...
关键词:司法改革 技术创新环境 效率优先 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民事执行调查程序基本理论分析被引量: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22-26,57,共6页廖中洪 李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FX081)
为迅速查明被执行人的财产,保证民事执行的准确、高效,构建完善的执行调查程序愈加突显其必要性。执行调查程序是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事实发现程序,其核心是,法院执行调查的权力与当事人执行调查的义务。该程序具有规制执行调查行为...
关键词:民事执行调查 发现程序 程序构造 程序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